引言
自從加入加神以來,我深刻感受到學生們的才華和多元專業背景,其中許多學生更是藝術愛好者。這次線上藝術展為學生們提供了一個平臺,分享他們的藝術作品以及創作背後的心得。儘管並非所有參與者都是「專業」藝術家,但他們的作品有一個共同的特點:藝術深深地豐富了他們的屬靈生命,激發了他們的生活靈感,並提升了個人成長。
本次展覽的九位同學的藝術創作各具特色。每一幅作品都反映了他們對自我、對上帝以及與耶穌基督相遇的獨特洞見。在閱讀他們的分享和欣賞他們的作品時,我發現:當他們的故事放在一起時,呈現一條貫通基督信仰的神學脈絡:從創造的故事到對人性和自我身份的反思(「自我的根源」、「有限的屬性」),到展現神在人類墮落中的恩典之工(「恩典之手」),從生動描繪耶穌生平的福音故事(「洗腳」、「餐桌團契」、「基督受難」),到用藝術表達深度交織的人生旅程(「安歇」、「走過憂谷」、「風帆起航」、「從一個點開始」)。這些作品不僅表達了創作者的心聲,也為觀眾帶來生命的啟迪與盼望。
特別讓我感到興奮和感恩的是,我們的老朋友、著名藝術神學家何崇謙牧師博士,透過公開講座、藝術靜修和課程教學,帶領我們踏上了這段非凡的藝術生命與神學反思之旅。他大大地豐富了我們對信仰和人生之美的理解。
我們衷心期望,這些學生們努力的成果——蘊含基督信仰的藝術作品——能激勵他人,並將希望和醫治的信息帶給我們的社區及更廣闊的世界。
陳頌恩牧師/博士
加神溫哥華院長
序(一)
近代的西方文化孕育於基督信仰。聖經故事與真理,啟發了無數的西方文學家、音樂家、藝術家等的創作。論到創作,較保守的人可能有點陌生甚至害怕,因為一般人都慣囿於一隅來生活,唯平穩渡日就算是相當理想,不會想到什麼創作的事。特別生活在陌生的環境,連適應文化都成問題,那有空間談及創作。屬於移民的教會,在異地建立和成長,當然會保守着自己在老家的一套信仰體系和文化,唯恐有損真理之體統,而不敢在信仰的表達上越雷池半步。
在「後真理」(post-truth) 和「後基督教」(post-Christian) 時代的今天,輿論真相(公眾意見)不是建立在客觀事實,而是建基在個人自身的感覺和信念之上。「後現代的後真理時代」的思潮,是基於種種不同的懷疑哲學而來的,懷疑上帝的存在、懷疑聖經的真實性和歷史性以致其權威、懷疑生命的價值等;因而在表層上改革更新,務求在一切權威之外尋覓得一絲意義;畢竟,「後真理」沒有改變「現代主義」的獨斷偏執,因此,仍停留在形式主義,而達不到深層的真理。這個風潮直捲教會,締造了新一代的屬靈文化;這是我們要反省的,尤其在音樂的曲調上和歌詞上,反映關於上帝和信仰生活的圖畫和比擬的意像都不離開以下四類:看重幸福與親密感、追求新穎與即時性、高舉魅力與時尚、強調個人意願甚至浪漫感。
去年冬天,一群熱愛將基督信仰與藝術結合的弟兄姊妹,在加神溫哥華神學院修畢「從藝術到靈性」碩士科目後,完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作品,各有各的面貌, 但一致的表達他們的信仰歷程、反省、體會,以及藉作品發出福音信息,安慰創傷者、醫治破碎的心靈。今次展覽會,作品多樣化: 有插花、故事性攝影、樂高雕塑裝置、信心體會的繪畫、深層反省生命的針織、信心視線變調的影像畫、自我告別禮的詩歌創作(連獨唱)、動漫式一系列分解聖經真理的圖畫、別幟一格的感悟詩詞等。
「藝術」在基督徒生活中,扮演甚麼角色?藝術是否只是被認為是一種帶人溜進世俗世界中的劣品?其實我們不應如此看,因為各式各樣的藝術表現,就像不同的語言 (languages and expressions),可以用作對上主的歌頌。它們是超越文字與口頭的語言,更能將上主奧秘的榮美和作為彰顯。我們皆可接納以詩章、頌詞、靈歌讚美上主,亦採納現代音樂、現代白話詩來撰寫聖詩。同樣,現代雕塑、戲劇、舞蹈、繪畫、裝置、書法等在我們的生命中能否發揮其相關角色?我們在生活中,若多留意不同種類的藝術作品,會使我們對人生更有體驗,福音真理更能落實於生命中,免得我們全人的信仰零碎化 (fragmentation),而身、心、靈斷聯 (disconnectedness)!
「弟兄們,我還有未盡的話:凡是真實的、可敬的、公義的、清潔的、可愛的、有美名的,若有甚麼德行,若有甚麼稱讚,這些事你們都要思念。」(腓四8)
「我們傳揚他,是用諸般的智慧,勸戒各人,教導各人,要把各人在基督裡完完全全的引到神面前。」(西一28)
何崇謙牧師/博士
加神溫哥華客席教授,於2024年秋季教授「從藝術到靈性」碩士科目
序(二)
「真、善、美」統合了人類對存在最高理想的期待,基督徒特別重視真與善,藉著系統神學與倫理學的教導,傳承以聖經為本的真理並落實於善的生活原則;然而,真理的本質以及善的秩序卻以美的方式呈現出來。我們不難發現這世界並非以「最低限」(Minimalism)的型態存在,並非止於滿足生命最基本的生存需要;我們會驚訝各造物所呈現的美,並彼此配搭之和諧是超乎想像的,甚至可以「榮美」形容美之極致。
假若相信上帝創造一切,也將能接受造物之美實在反映三一上帝自身榮美的彰顯。身為聖子的主,在離世前如此禱告:「父啊,現在求你使我同你享榮耀,就是未有世界以先,我同你所有的榮耀。」(約十七5)創世前三一上帝共享的榮耀,難道不就是神性生命相交(perichoresis)之真與善最原本的外顯嗎?
基督徒的藝術創作,在某程度也效法著上帝創造之功的「再創造」(re-creation),把上帝所賜予生命的真與善以各樣形式再度呈現出來,同時讓觀賞者得以通過這些藝術創作為媒介平台,藉著詮釋互動(hermeneutical engagement)進入真與善的生命交流中。
李錦綸牧師/博士
加神溫哥華教務長及神學教授